羌藏风情

来源:茂县政协办公室   作者:   点击数:1855   日期:2018-07-26   字体:【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

“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因羌族平阳历而得名,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为主要内容的最为隆重的节日。因地区不同而略呈差异,一般以农历十月初一日为节日。为期3-5天。她主要分布在茂县21个乡镇的广大羌族地区,此外,在汶川县、理县、松潘县、北川羌族自治县等的羌族分布地区也有分布。其起源已不可考。从内容上看,该活动主要反映的是早期的农耕文化活动情况,但是,从表现方式上,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许多游牧、狩猎时期和万物有灵的时代影子。

1986年,由在京羌族同胞发起“日麦节”(羌历年)活动,之后逐步为官方所认同。1987年北京、成都等地羌族同胞自发开展“日麦节”(羌历年)活动。1988年茂县、汶川、理县、北川4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4年的“日麦节”(羌历年)活动,同年,该活动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羌族同胞的法定节日。自此,羌族传统节日“日麦节”(羌历年)方得到了有效保护。

 “日麦节”(羌历年)是集宗教、历史、歌、舞、饮食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节庆活动,它充分体现了羌族自然崇拜、先祖崇拜的宗教情怀,并把人们的劳动结果自觉地归咎于是天地的恩赐和先祖的恩德,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其之所以在农历十月举办,这和羌族所居住的环境息息相关,和她们的生产、生活、文化等有着紧密联系,反映了羌族已经由游牧民族步入了农耕社会。“日麦节”(羌历年)活动,无论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无疑都是研究羌族历史、文化、艺术和习俗等的活材料。

1986年以后,“日麦节”(羌历年)作为羌族文化品牌的亮点,开始倍受国内外媒体和学者的关注。“羌年”于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羌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欢庆羌年

                                            释比跳甲

 

国家级非遗——瓦尔俄足

羌族,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自称尔玛人,因依山而居,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现主要聚居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地处茂县北部的曲谷乡西湖寨、河西村,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习俗,为祭祀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他们都要举行“瓦日俄足”,汉语俗称“歌仙节”或“领歌节”的活动。因是羌族女性唯一的习俗活动,当地人又称“妇女节”。

“瓦日俄足”以歌舞活动为主,歌的旋律粗犷奔放,节奏自由,山歌风味浓郁,交替反复的歌唱形式,体现出这一节日中传歌、习歌的艺术特色。奇特的胯部往复转动的舞蹈动律,令人叹服。整个歌舞,显示了含蓄、柔美的羌族妇女性格。

“瓦日俄足”(歌仙节)是羌民族古老的传统节庆活动,主要由妇女主持和举办。其源于古羌民族多神崇拜的宗教文化;秦末汉初,羌民族迁徙定居于岷江上游高半山,在长期游牧、农耕文化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今天以祈祷歌舞女神莎朗姐“引歌”为主线的有独特民俗内涵的“瓦日俄足”(歌仙节)。

羌族传统节日“瓦日俄足”(歌仙节),从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进程看,与本民族历史、传统文化、古老的母系崇拜习俗密不可分。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数千年民族历史进程中,由于无本民族文字,很多古老民俗及其民族历史,仅散见于汉文古代典籍中。“瓦日俄足”(歌仙节)经历民间不懈传承,仍完整保留了古羌固有的独特民俗文化。

 

 

羌族“俄苴”节

 每年的正月初五,在茂县曲谷乡都将举行羌族传统的“俄苴”节,这天乡里各个寨子的人们都将身着盛装前来参加一年一度的喜庆节日。

“俄苴”意为农历正月初五,是羌族村寨的狩猎节,又叫男子节。曲谷乡是羌语标准音点(羌语普通话)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传承地,是羌族语言、服饰、饮食、村落布局、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礼仪节庆、民间艺术、手工技艺等羌文化保留完整的行政乡。在这条偏远的山沟里,有流传千年的领歌节(“瓦尔俄足”,又叫妇女节)、狩猎节(又叫男子节),阴阳互补,刚柔相济,构成共同的主题:感恩一切给予生活的惠及,规劝人们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本真和恬美,而且还有历经千年的洪木基神塔,这里的人们每年都要举行“俄苴”庆典活动。

在节日上,将举行祭祀、男子狩猎等极富羌族特色的民间活动。

 

 

羌族萨朗

羌族萨朗表现出羌族人民积极向上、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充分体现了羌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传承民族文化并把弘扬传统文化和经济建设相结合,促进品牌效应的形成和地方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羌族萨朗属于集体性舞蹈,由一能歌善舞者领头,男女各列一行或拉手围成圈,边唱边跳,下肢动作灵活多样,双臂仅前后摆动而已,所唱歌曲多是口头流传下来的古老民歌,用羌语演唱。该舞蹈节奏明快,舞姿雄健。

 

 

羌族转山会

羌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为“祭山会”(又称转山会)和“羌年节”(又称羌历年),分别于春秋两季举行。春季祈祷风调雨顺,秋后则答谢天神赐予的五谷丰登,实际上是一种春祷秋酬的农事活动,却始终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更折射出远古神秘文化的光辉。

祈祷丰收的祭山会是全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过去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转山会中神秘的羌族祭祀大典、秀丽的松坪沟自然风光、神奇的地震遗址奇观“中国庞贝城”、举世闻名的营盘山文化遗址等吸引了中外游客的目光。

茂县是中国羌族人口最集中和羌文化积淀极深厚的地区,转山会是羌人延续了几千年的盛会,在每年夏季举办。转山会又称祭山会、塔子会或者碉碉会,是羌民族一种祭祀天神、山神、羊神,祈求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大典。祭祀期间除已婚妇女不参加外,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当地住户轮流担任。

在转山会期间,普通游客可以通过端公祭祀、宰羊祭山、神坛引歌、羌韵皮鼓领受到神秘的古羌文化,通过领歌对歌,互赠礼品,授受吉祥物等仪式感知羌人的礼仪。此外,羌族艺人还将在此次转山会中进行精彩的文艺表演、服饰展示、传统体育“推杆”、“抱蛋”、“筛糠”。夜幕降临,悠扬的羌笛声,雄健的萨郎舞步,熊熊燃烧的篝火将让你对“古羌祭山”庄重而神秘的传统习俗如痴如醉。